愛情轉移:每個人的心中,都住著一個過不去的大魔王嗎? – 海苔熊
「把一個人的溫暖,轉移到另一個人的胸膛,讓上次犯的錯反省出夢想。」林夕在陳奕迅《愛情轉移》的歌詞裡面寫的非常深刻,講的好像每個人的愛情裡面,多少都參雜著過去的影子一樣。
移情實驗:
真的是這樣嗎?在一個經典的實驗中,心理學家Andersen用一個經典的方法來操作移情。他們請受試者先用一些句子來描述他們的重要他人A(例如:我的前男友是一個非常自戀的人)[1, 2]。兩個星期之後,受試者被分成兩組,並給他們看一個或多個新目標對象、附加一大串的人格特質描述。
實驗組:
他們認識一個新對象B,並且用一些形容詞來描述他,其中一些形容詞,就是他之前拿來描述A的(非常自戀的人)。這些受試者之前提過的形容詞當中,有些是正面的,有些是負面的,不過都是他對原先那個重要他人A的評價。他們想知道這個過去的大魔王經驗,是不是可以轉移到這個新的對象身上。
控制組:
一樣給受試者認識一個新的對象B,不過當描述這個對象B的時候,研究者並沒有選取任何他們之前使用過的形容詞。不論是實驗組或是控制組,接著讓他們進行一系列的記憶測驗,螢幕上會出現一些形容詞,然後問受試者:「這個是B的人格特質嗎?你有多有信心確定這是他的特徵?」。
整體來說,如果受試者對A的整體印象是正面的,那麼他對B的印象也會正面的(正向移情),如果他對A的印象不好,那他對B的印象也不會太好(負向移情)。研究者還特別測量了他們的臉部表情,如果是正向移情,那他們的臉部表情也都會是快樂的(相對於負向移情者)。控制組也做了同樣的測量,但沒有發現臉部表情的差異。這個實驗最邪惡的部分,就是當他們認識了新的對象之後,實驗者再請受試者描述他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。結果發現,實驗組在經過這個實驗操作之後,變成了「和A在一起的時候的自己」,控制組則沒有這個現象(測量方法,受試者描述自己的特質,然後和AB的特質分別做相關,計算自己的特質,和A ,B重疊的程度有多少)。
愛情轉移
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什麼呢,就是我們有可能把舊愛的正面或是負面的印象,移情到新對象身上。負向移情可能會製造誤會,正向的移情可能讓你無法客觀地來看待這段感情。「回憶是抓不到的月光握緊就變黑暗,等虛假的背影消失於晴朗。陽光在身上流轉 等所有業障被原諒。愛情不停站,想開往地老天荒,需要多勇敢。」
簡單地說,當我們看到新歡身上有一些舊愛的影子的時候,你不但有可能會把舊愛的樣子、期待加諸在他身上,你甚至也會在他的面前,呈現你在舊愛面前的,那個版本的自己。就像林夕詞裡面提到的,每段關係裡,似乎都有上段關係中的「背影」;每個人的心中,都住著一個過不去的大魔王。回過頭來想想,如果轉移是愛情裡面的一種預設值,我們有沒有一種可能是,在不同的人身上,看見自己和對方更多新的、有彈性的模樣?
延伸閱讀
1. Andersen, S.M. and M.S. Berk, The social-cognitive model of transference:
Experiencing past relationships in the present. Current Directions in
Psychological Science, 1998: p. 109-115.
2. Andersen, S.M. and E. Przybylinski, Experiments on transference in
interpersonal relations: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. Psychotherapy, 2012.
49(3): p. 37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