洄瀾灣水手心事 一艘船就是全世界
位於花蓮溪出海口的洄瀾灣岸邊,午後聚集一群40多歲的老水手和20來歲的年輕手水,他們邊嗑花生米邊談論戀慕大半輩子的女神—大海。
體驗大海的最佳方式,便是駕駛有壓艙龍骨的重型帆船越洋航行。
曾駕駛台灣土地開發公司46英呎長的重型帆船「洄瀾一號」越洋航行的航海老手,也是去年亞運代表隊國家帆船教練謝俊義說出心聲:「去年7月從香港維多利亞港把『洄瀾一號』開回來花蓮,去年10月、今年5月各環島1次,感覺真是好!」「駕駛重型帆船是生活方式的展現,在海上不用操心今天要幹嘛、明天要幹嘛,只聽到海浪的拍打聲,沒有外界干擾。而且航海無遠弗屆,擁有一艘帆船,全世界都可以去,一種說不出的自由!」
自由歸自由,但畢竟大海無情,洄瀾灣的老手們傳授新手,乘駕重型帆船馳騁海洋的討海心法。
心法一 重型帆船須裝設越洋裝備:
通常帆船具備了GPS導航系統,但謝俊義提醒,重型帆船還可配置氣象衛星雲圖接收器和船舶自動識別系統。
他說:「進行越洋航程的時候,短程2~3天、長程10~20天,水手們可能都待在海上、不靠港,需要氣象衛星雲圖測知天氣。」
至於船舶自動識別系統,由岸上設施和船體設備共同組成,是集合了網路、通訊、演算功能為一體的助航設備。能幫助船隻定位目標,並和航行海上的其他船隻交換訊息、避免碰撞。
心法二 了解靠岸規定和航海知識:
大海無情,自駕帆船出海必須學習判斷氣象、洋流,分析衛星雲圖、氣壓圖,以及了解運用羅盤、GPS的技術,同時也要了解船隻保養、避險等知識。
老手謝俊義建議新手,駕乘重型帆船最好摸清楚越洋航行的靠岸規定。
航海者準備在其他國家靠岸前,必須先了解靠關的聯繫方式,例如當地海巡的聯絡電話和無線電頻道。同時備妥個人護照和船籍資料,接受當地移民局官員的諮詢。
他分享說:「當水手越洋駛船靠岸時,必須先將船停在海上,不能下船。等待當地移民局派官員前來查核護照和記錄船隻出廠年份、購買資料的船籍文件後,以及了解水手停留的上個港口位置,以便進行海關和動植物檢疫。」
心法三 事先儲備飲用水、油料、海圖、醫藥、儲糧、救生用品
大自然瞬息萬變,尤其越洋出海前,謝俊義建議最好備妥飲用水、油料、海圖、醫藥、儲糧、救生用品。
他說:「油箱和備用油箱都裝滿油,飲用水和速食類食品罐頭、泡麵、餅乾也要準備。」「藥箱可以放置常規用藥,例如感冒藥、退燒藥、消毒藥等,處理外傷用品像消毒藥劑、麻醉針、手術刀和夾板,也需要準備。」「救生用品部份,由於在大海很難聽到聲音,遭遇危險時可以用鏡子反射太陽光,或用防水手電筒發射光線、吹哨大聲呼喚求救。」
最後謝俊義提醒,準備合用的電子或紙本海圖,可測知目的地的地形或海中暗礁,以及別忘了插上國旗,辨別國籍。
結束採訪的時候,謝俊義以近乎信教般的語氣說:「出海人第一要敬畏大自然,水手永遠準備不充足。大自然變來變去,遇到狀況時想辦法解決,這就是最大的成就感。」
語畢謝俊義赤腳走向沙灘,張開雙手狀似環抱海洋,對心中的女神—大海,獻上戀慕之意。
採訪編輯/梁少珊
數位編輯/鐘惇晃

- 以色列溫室蔬菜餐廳 學名廚奧利佛鮮摘現煮 - 2015-12-23
- 奢華小空間 東京6尺寬迷你豪宅 - 2015-12-23
- 讓人期待下雨的房屋設計是?? - 2015-12-23
- 花5萬台幣到戰區旅行 俄羅斯推敘利亞賣命之旅 - 2015-12-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