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懷宗糾正!你以為正確的十個健康觀念
台灣人無所不吃,生、熟、各種調味都能下肚。然而俗話說,病從口入,《風獅網》專訪陽明大學醫學院教授潘懷宗博士,解答十條網路瘋傳飲食迷思,別以為你吃得夠健康了!
《風獅網》問(以下簡稱問):「飯前吃水果是正確的飲食步驟?」
潘懷宗答(以下簡稱答):「錯,水果飯前或飯後吃都正確。」
潘懷宗表示,飯前或飯後吃水果都正確,差別在於個人的體質、需求、疾病別和腸胃消化狀況等。
他補充說:「飯前吃水果讓維生素好吸收,飯後吃則因為水果含植物酸與纖維質,可以幫助消化。」
問:「少量多餐是較好的飲食習慣?」
答:「錯!」
除了某些疾病的特殊需求外,潘懷宗建議民眾定時定量飲食,少量多餐反而容易攝取過多食物,造成肥胖或讓血醣升高。他戲稱:「如果民眾想增肥,我不反對少量多餐。」
問:「洋蔥泡紅酒,可軟化血管並化解三高(高血糖、高血脂、高血壓)?」
答:「一半對一半錯!」
潘懷宗指出,若有十大健康食材排行榜,洋蔥絕對有資格長年掛榜。
就營養成分來看,洋蔥具有含硫化合物和類黃酮,兩種都是有益於心臟血管疾病的重要物質。但潘懷宗不鼓勵民眾攝取過量酒精,以免酒精促成心臟血管疾病。
問:「蜂蜜加熱有毒?所以不宜攝取添加蜂蜜的加熱餐食和烘焙品?」
答:「錯!」潘懷宗指出,蜂蜜加熱後酵素消失,但並不會產生毒性;要補充說明的是,這裡所提的加熱是指100℃為上限。
問:「罹癌或曾罹癌患者不能吃牛肉,因為牛肉很營養,容易帶給癌細胞營養,誘發癌症?」
答:「錯,無稽之談。」
潘懷宗補充,攝食過多紅肉確實有增加罹患大腸癌和直腸癌的風險,且加工肉品更會提高兩倍機率。
但並非罹癌患者就完全不能吃,不想吃牛肉的人可以魚肉代替,增加蛋白質攝取,想吃的人切記適量即可,且以新鮮為要。
問:「攝取過多糖分,將加速人體老化?」
答:「對!」
潘懷宗表示,攝取過多糖分,或體內血液處於高糖分的狀態下,過量糖類和蛋白質結合形成糖化終產物(AGEs)。當體內AGE濃度長期偏高,超過身體可代謝範圍時,健康的細胞組織將被攻擊,引起發炎反應,嚴重將造成器官病變。
問:「曾經罹患乳癌的患者,儘量少吃黃豆或豆類製品?」
答:「錯!」
潘懷宗以2009年《美國醫學協會期刊》(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)的一篇研究佐證表示,這篇研究以五千多位中國女性為實驗對象,追蹤期長達5年,探討「黃豆攝取對於乳癌病人存活率的影響」,比較有無攝取大豆蛋白、大豆異黃酮者,結果顯示,治療後的乳癌病人,適量攝取黃豆食品者(每天約11克大豆蛋白),將明顯降低乳癌死亡率和復發風險。
問:「豬肉大骨的骨髓吸收了豬隻的毒性,所以骨頭湯少喝?」
答:「基本上對,不要喝太多,應該沒那麼嚴重。」
潘懷宗表示,理論上重金屬成分會殘留並積累在豬隻的骨頭裡,但因飼養豬隻的方式和所餵養的食物有別,狀況可能有所不同,況且也沒有數據指出,會熬煮出何種重金屬及多少重金屬含量,所以無需太過擔心。
比起之前使用工業原料「碳酸氫銨」浸泡的毒海帶,豬骨頭的毒性程度沒那麼嚴重。但不要吃太多,或猛吸骨髓。
問:「腎結石患者,不能吃菠菜炒豆腐?」
答:「錯!」
潘懷宗說明,鈣質和菠菜的草酸會在腸道結合,形成不溶性且無法吸收的草酸鈣,結成糞便排出。既然連血液和尿液都到不了,就沒有機會形成尿路結石。
問:「每天三餐都吃地瓜可幫助排毒?」
答:「一半對一半錯!」
潘懷宗解釋,地瓜含豐富纖維質,平日很少吃到纖維質的人吃了地瓜,當然對排毒有幫助;但對一般人來說,排毒關鍵在於人體機制,而非單一飲食。
只要均衡飲食、供給適當養分,人體的排毒循環系統自會順利運作,一切有如水到渠成。
採訪編輯/梁少珊 數位編輯/鐘惇晃
不可不知 讓你變老的糖化終產物(AGEs)
糖化終產物 (Advanced Glycation End-products,簡稱AGEs) 是糖與蛋白質相互聚合,經過一連串反應後產生的不可還原物質。它會改變及影響蛋白質的正常功能,並與其它蛋白質結合成大分子,降低蛋白質被代謝的機會。
人體內糖化終產物的來源有兩種,一是從食物攝取,二是由身體自行產生。攝取過多糖份,或者缺乏運動、作息不正常,都將增加體內糖化終產物。
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臉書粉絲 《風獅網 幸福力情報站》
照片提供:潘懷宗

- 以色列溫室蔬菜餐廳 學名廚奧利佛鮮摘現煮 - 2015-12-23
- 奢華小空間 東京6尺寬迷你豪宅 - 2015-12-23
- 讓人期待下雨的房屋設計是?? - 2015-12-23
- 花5萬台幣到戰區旅行 俄羅斯推敘利亞賣命之旅 - 2015-12-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