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博士7個重點抓出好茶
台灣茶數十種,鑑定茶種好壞優劣的標準不一,加上判定茶葉品質具有某程度的主觀成分,民眾如何抓住大原則,用感官直覺挑好茶?
專訪行政院農委會茶改場蘇彥碩博士,教民眾七項茶師專用鑑定方法,精準「找茶」。
茶湯香氣:
製茶方法和發酵程度決定茶葉香氣,蘇彥碩舉例,包種茶著重清新的花香,烏龍茶有獨特的花果香,綠茶強調鮮爽的蔬菜及豆香,各有千秋。
品聞茶葉香氣,以純和濃郁者最佳,若聞到異味,好比悶味、雜味、油耗味、陳味,會令人感覺不舒服。
茶湯味道:
各種茶類滋味不同,總原則以茶湯滑順不苦澀、甘甜醇厚、香氣綿長,喉韻回甘者為首選。
乾燥程度:
蘇彥碩指出,乾燥程度良好的茶葉,含水量約3~4%,外觀富光澤、油亮。
茶葉外觀色澤:
每種茶葉的標準色澤不同,通常看起來新鮮有光澤,就可以放心挑選。
蘇彥碩以包種茶為例說明,呈現墨綠及青綠相間,類似青蛙皮色澤者最佳。
各茶種的茶葉條索也不同,龍井茶是劍片狀、香片為細條,鐵觀音茶及凍頂茶球型為球型緊結狀最佳。
茶葉整齊程度:
茶葉形狀以大小和色澤均勻者最佳。
若在茶葉中看到條索或球型不緊結,參雜過多茶角、碎末、黃片、茶梗等雜質,可能是在生產茶菁和製茶過程中有失誤。
茶湯水色:
每種茶葉的發酵程度不同,因而茶湯的水色標準也不同。蘇彥碩表示,基本上茶湯清澈透亮、略帶油光較符合標準。
蘇彥碩並舉例說明,東方美人茶呈琥珀色最佳,包種茶為蜜綠顯黃,綠茶為碧綠色。
數位編輯/鐘惇晃
鑑賞葉底:
藉由鑑賞葉底,可判斷茶樹生長情形、茶園管理及製茶過程的優劣。
蘇彥碩指出,從葉面展開度來看,150cc開水沖泡3公克茶葉6分鐘,以葉底肥厚、能均勻展開,摸起來強韌滑順為上選。
教你說一嘴好茶
評茶用語是記述官能鑑定茶葉品質的專業用語,簡稱「評語」。
部份「評語」只能適用一種茶類,部份則可適用超過兩種茶類。
另外,某些「評語」對特定茶類是好評,對其他茶類卻是負評。舉例來說,用「火味」記述綠茶代表負評,對凍頂烏龍茶則代表好評。
以下整理五類常用「評語」,用以形述茶葉的外觀、色澤、水色、香氣和味道。
常用外觀評語:顯毫、粗鬆、破口、壯結、緊實。
常用色澤評語:砂綠、花雜、鐵銹色、青褐。
常用水色評語:紅湯、凝乳、蜜綠、橙紅、混濁、昏暗。
常用香氣評語:火香、純和、高火、濁氣、幽雅。
常用味道評語:鮮爽、水味、甜爽、青澀、平淡。
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臉書粉絲 《風獅網 幸福力情報站》

- 以色列溫室蔬菜餐廳 學名廚奧利佛鮮摘現煮 - 2015-12-23
- 奢華小空間 東京6尺寬迷你豪宅 - 2015-12-23
- 讓人期待下雨的房屋設計是?? - 2015-12-23
- 花5萬台幣到戰區旅行 俄羅斯推敘利亞賣命之旅 - 2015-12-22